

即便抹去“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信访系统先进个人”等耀眼的光环,身为县信访局局长的齐云涛,在河南省固始县政界,也格外特别。
从1983年起,齐云涛已经做了28年的信访干部,是他所度过54年人生的一大半。28年里,从办事员到县信访局局长、县委群工部部长,他面对最多的是哭哭啼啼的上访户,打交道最多的是吵吵嚷嚷的老百姓。处理群众纠纷时,他挨过打;协调群体事件时,他当过人质;还有,他经常被曾经的“上访骨干”拉住,在路边摊大碗喝酒,大块吃肉。
齐云涛看上去并不是个粗人,谈吐儒雅,极爱整洁。在担任信访局长的近10年里,他从收拾烂摊子做起,把信访工作干到了几近极致;虽然手无实权,但在信访工作中把固始县方方面面的力量运用得炉火纯青。
齐云涛是县委打字员出身,他当初参加工作的最大愿望就是吃饱饭。如今他赚了,身兼局、部两长,各种荣誉等身;但也有人说他亏了,位居副处,却不会打牌,不会跳舞,没出过国,没去过港澳,甚至没到过珠三角。
在固始官场,齐云涛有个尊称:“齐老大”。信访局的一个年轻司机,闲聊中忍不住向记者“炫耀”:“信访局现在是个好单位,办公室打个电话,那些局长、乡长马上就到;工作人员下乡镇,领导只要在家,都是高接远送。”
固始政界的“齐老大”
齐云涛有两间办公室,一间在县委大楼的群众工作部,一间在政府大楼的信访局。群工部和信访局,其实是两个牌子,一套人马。
固始地处豫东南,与安徽搭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固始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组成部分,全县5万人参加红军。1951年,固始县被中央注册为苏区县。
在固始方言里,“老大”是“哥”的意思,这是个表示尊敬的称谓。4月2日,刚刚因病住院18天的齐云涛依然脸色苍白,但说起自己“齐老大”的称谓,他笑得很有神采。
信访制度是一种中国式的纠纷解决与人权救济机制。在今天稳定压倒一切的政治形势下,它现实上也能给各级各部门官员起到“排雷”的作用。
齐云涛说,一些职能部门的政策不合理,做法欠妥当,侵害了群众利益,引发了社会矛盾,我冲在前面去给化解掉,这既是给固始老百姓做事,也是在给他们做事。
固始有近200万人口,是河南省人口最多的县,人多,事多,矛盾本来就多。最近一些年,随着发展和社会转型的加速,各类遗留或新产生的矛盾集中显现,林林总总的问题,一股脑涌向了信访局。固始县信访局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县联合接访大厅,平均每天要接待群众来访50多人次。
“矛盾无处不在,许多隐患都是一触即发”。齐云涛说,一个隐患排除不掉,一个矛盾处理不好,就有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影响稳定大局。
稳定是大局,任何一个不测事件,都可能会影响到一批官员的前程。
从2000年开始,我国出现了一波持久不退的信访洪流。出于对基层政府的不信任,群众越级上访、集体上访此起彼伏,难以抑制。但固始县自齐云涛任信访局长至今,创造出了一个“奇迹”:连续9年没有发生一起赴省以上集体上访,连续9年实现全国“两会”及国家重大敏感时期“零上访”,连续10年成为河南省越级上访最低的县。
固始县信访工作形成今天的这种局面,齐云涛使出了浑身的解数。但他的功夫没有下在拦访截访上,而是下在了疏通信访渠道、创新信访工作和协调解决问题上。他说,我接触的上访人里,没有一个真正不讲道理的。中国老百姓善良淳朴,没有真正的刁民,即便有,也是被政府官员长期的不作为、乱作为给磨出来、逼出来的。
在齐云涛的设计和推动之下,固始县所有科级以上官员包括书记和县长的手机号码全部向社会公开,处级以上干部定期轮流接访,信访责任追究直接触及官帽,15个和群众关系密切的部门长期派员驻信访局联合接访。2007年,考虑到“一把手出面事好办”,“书记县长定期会商疑难信访案件制度”在固始开始实施,同年县电视台《百姓有话说》栏目开播,“该曝光曝光,该批评批评”,成为固始县的《焦点访谈》。